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什么?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如何?
发布时间:2010-8-30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又称为缩窄性大动脉炎、无脉症。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因病变累及的动脉不同而可有不同的临床类型,但以头和臂部的动脉受累最为常见,常可导致上肢的无脉症,其次是累及降主动脉、腹主动脉所至的下肢无脉症和肾动脉受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也可见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受累。临床一般所称的"主动脉弓综合征"、"高安氏动脉炎"、"高安氏病"、"阻塞性血栓性主动脉病"等,其实指的就是本病或本病的不同类型。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理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及其他因素有关,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受累动脉的炎症性改变,从动脉外膜开始,向内扩展,使动脉壁各层均有中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并可伴有弹力纤维和平滑肌断裂,内层的纤维化和外层的纤维组织增生造成动脉腔阻塞或狭窄,引起血栓形成而闭塞。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因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风寒湿热之邪即可单独为病,也可相合为病,引起气血失调,气滞血瘀,阻于脉道,静脉闭阻发为本病。
起病时多有发热、食欲不振、周身不适、体重减轻、夜汗、关节痛、胸痛和乏力等症状,少数病例发病前无任何症状,常因动脉狭窄与闭塞的表现而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