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老年人易发生疾病的季节,此时的气候变幻莫测,温差大,白天气温仍较高,早晚及夜间则相对较低,这段时间是感冒及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那么老年人秋季养生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就介绍下老年人秋季养生之道。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十燥。人们在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各组织均感水分不足,如受风凉,易引起头痈、流泪、咽十、鼻塞、咳嗽、胃痈、关节痈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证"。老年人对秋燥适应性差、耐受力弱,更应重视养生和保健。
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处于衰退阶段,对外界适应能力差,经受不了气温的突然变化,尤其是老年体弱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慢性病者更易复发。那么,老年人秋季养生应注意什么?
老年人秋季养生之道1、饮食调养。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骨生津。
燥是秋之生气,易伤津液,平时要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等,还应多吃萝卜、番茄、梨、香蕉等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要禁烟、酒和辣椒等燥热之品。暮秋,人们的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藏纳,有利于改善脏腑功能,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有康复、祛病和延年之功效。这时可适当多吃些瘦肉、鱼虾、禽蛋以及莲了、大枣等食品。《千金翼方》载:"秋冬间,暖单腹。"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避免生冷。
老年人秋季养生之道2、增减衣服。初秋季节中午虽热,但早晚都凉风习习,因此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凉气”的侵袭。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一穿一脱受凉感冒。
老年人秋季养生之道3、勤习吐纳,防燥保健。中医素有"IIR液为唾"之说,认为唾液的盈勺'与'肾的盛衰息息相关。因此,老年人早晚应常做漱泉术。即闭日静坐,先叩齿36下,然后用舌在日中搅动,待日中唾液满,漱炼数遍,分3日咽下,并用意念送到丹川,再缓缓将气从日中呼出,如此反复3 6次,稍停片刻,两手握拳,左右各做3次。如能长期坚持,对预防秋燥大有裨益。另外,老年人还应"早睡早起,与鸡兴",使意志安逸,神气收敛,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抵御燥邪侵袭。
老年人秋季养生之道4、谨慎起居。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在秋天要早点睡觉,早点起床。
老年人秋季养生之道5、注意室内通风。中医认为皮肤为肺的外围屏障,秋燥最易伤皮肤。秋季皮肤的养护首先要补充水分,多洗温水浴,浴后擦些护肤品。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缩,洗澡不要用碱性肥皂,因为,秋季气候干燥,再使用碱性肥皂容易使皮肤干燥起屑,导致皮肤自身保护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洗澡按摩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肺和皮肤气血流畅,皮肤充满活力,从而润肤益肺。加强饮食营养,多摄入些维生素a、c、e等"美容维生素",以保持肌肤的活力和健美。
老年人秋季养生之道6、加强运动调养。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故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锻炼,这不但是在进行好的“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了充分准备。
秋季适当锻炼可以适应气温的变化,增强抗病能力。秋季日照充分,阳光又不是很强,是室外活动的最好时期。注意锻炼身体秋季气温下降,不少人家关门闭窗,以保室内温度。这样做使室内污染严重,造成上呼吸困难。
民谚云:"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天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悬殊,体质较好的老年人衣着应以轻装薄素为宜,适当受些寒凉,故民间素有"秋冻春捂"、"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说法。体质较弱的老人宜逐渐增衣,切不可顿增顿减,以防寒气侵袭,使旧病复发或诱患新病。秋天是体育锻炼的黄金时节,老年人应根据各自的体质、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强度因人而异,以舒适为宜,这样可提高人体对燥邪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老年人秋季养生之道7、注意洁肤养肺。由于秋季空气逐渐变冷,可促使栓塞、中风、支气管哮喘、消化不良、胆结石绞痛、心绞痛等病发作,故此季节是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秋季应注意保健。
秋季在饮食调节、增减衣服、合理运动等方面多加注意。随着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容易出现口舌、咽喉、皮肤干燥等“秋燥”情况,建议大家在平日里应多吃些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例如百合、山药、银耳,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在生活中要注意心理平衡,保持心情舒畅是老年朋友们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环节。